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界人物 > 正文

麥伯良:中集集團'去麥伯良式'改革
2012-08-21 21:33:59   來源:中國企業家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沖擊

與其它機械制造業相比,集裝箱生產對于外貿依賴度更強,也因此產業波動更加劇烈。2011年底,中集集團分管集裝箱板塊的副總裁劉學斌就感受到了全球集裝箱市場轉淡的跡象。

今年一季度報告顯示,中集集團集裝箱銷售收入為53.26億元,其中干貨集裝箱累計銷量為1.53萬TEU(集裝箱運量統計單位,以長20英尺的標箱作為標準),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6.19%。

“我感覺全世界這種低增長不是短期的,至少是中期的,是不是長期現在看不準。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情況下,應該會對所有產業造成影響,我們的集裝箱制造業也跑不掉。”劉學斌說。

不止集裝箱,中集集團第二大板塊―車輛板塊負責人李貴平也頂著經濟下滑的巨大壓力。運輸類、機械類專用車市場都不景氣,運輸車輛產銷量及收入都比上年同期顯著回落。李貴平甚至驚訝地發現,原來可以為該板塊盈利貢獻超過90%的本土市場,今年上半年的貢獻率甚至不足50%。

“全球(經濟)都不太平,一會兒國內需求疲軟,一會兒又歐債危機,你瞧瞧我的報表,到處都是七上八下的。”李貴平告訴本刊。

此外,歐債危機后,受匯率影響,中集在歐洲原來還可以賺錢的業務,很快就變成虧損,目前中集正在大幅收縮歐洲業務,而供應歐洲的零部件成本也因匯率變化在增加,“這個挑戰很明顯,逼著中國企業必須大幅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使得效率進步速度超過貨幣匯率影響速度,這是和時間賽跑。”李貴平說。

為此,他提出車輛板塊要在2012年、2013年,全力在歐洲打造半掛車的第三代技術之余,經營上保持穩健,“主要是大環境不允許我們在經營上太過于激進。”

麥伯良并沒有給李貴平太大壓力。在麥伯良看來,2012年業績與去年相比有滑坡,外界都能理解,這樣的起伏中集歷史上經歷了無數次。

嘴上放松,麥伯良心里卻放不下,為比較同期同行業的業績變化,中集集團在內部建立了詳盡數據庫,對目前相同產業世界排名前幾名的業績變化狀況進行對標和分析。

“現在經濟放緩,是不是永遠放緩?我覺得不是的,而且是不是全都放緩,也有各行各業不同的情況。”麥伯良認為,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做的是“自強”。